八卦。
闲人在无聊的时候,总喜欢三个一群、五个一堆的闲聊,把别人不开心的事说来让大伙儿开心一下,大到天下大事,小到绿豆芝麻,凡事脑子里能想到的,嘴上可以闲扯的,无一不是八卦的话题。为什么说是“别人不开心的事”?凡事都有阴阳两面,即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看从什么角度去看。同一件事,对有些人有好处,对另一些人可能又是坏处;对此时是好事,到了另一个时候可能又成了坏事,所谓“祸福相依”,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处境不同,见解各异,我们平常所说的“八卦”,又有“八婆”的含义,天南海北、家长里短的闲扯,也就是日常的“八卦”。它的好处就是娱乐了自己,增长了见识,排解了无聊。
而《周易》也是用“八卦”讲事的,向来被人们视为玄学,能知前事、预测未来,也被视为高深之学。作为“群经之首”,《周易》总是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常有人说“某某人学易经,学得神经兮兮的”。《易经》真能让人变得神经兮兮、不可理喻吗?非也,这只不过是对易学并不太了解的人的一种偏见而已。
任何文化,总有个起源的问题。而这起源,远在数万年甚至上亿年之久。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杀的不仅是容颜,还有青春和岁月。文化的起源也在这“杀猪刀”一刀一刀的刮割下,曾经的青春已经变成了远古的传说。没有一个人能活到成千上万年,无法述说曾经的过往。地上的山水城郭也无一不在历史的长河中变更着昔日的容颜。“逝者如斯夫”,过去了的东西不再是今天的模样,过去的事情也逐渐淡忘在岁月的烟尘之中。我们无法知晓千万年前的真实情况,只能从残存的历史遗迹中推测过去的种种可能。在遗迹的基础上加上推测然后用文字表述出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就写出了不同的文字,这和我们平常吹牛式的“八卦”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文化的起源,也就在这遗迹加推测中猜想出来。西方的伊甸园或达尔文的进化论,代表着某种文化的起源。不同的民族可能有着自己文明起源的传说。中华民族的起源同样也有着自己的传说。有些传说代代相传、世代总结,最后都形成一种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或者是不愿意推翻的共识。所以中华文明则以盘古开天辟地为人类文明的开端。
传说在先天之时,天地混沌一片,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上下左右,形同一个杳无边际的鸡蛋,即所谓“无极”状态。这鸡蛋形成得久了,便像孵小鸡一样的孕育出了盘古这么一个人来(此时可成为太极)。他睁开双眼,见世间一片混沌,什么也分不清,于是用手一挥(那时候并无斧头,所以只有用手划开鸡蛋了),清气上升成为天,浊气下沉成为地,天地便成了阴阳两极。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两极。
后来盘古也倒在了岁月这把杀猪刀下了,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化作了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汗水变雨露.....等等,总之,世间的一切,都来源于无极生出的盘古大帝。道教中的元始天尊便是盘古大帝,后来造人的女娲和画卦的伏羲,都是盘古的后人。
道家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和合,便生了万事万物。所以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种属性,为了方便记事,伏羲便用阳爻(——)表示光明的、积极向上的一面,用阴爻(——)表示阴暗的、不好的一面。
因为三生万物,所以万事万物都可以用三来代替,这个“三”中,以阴阳成分的多少来把属性基本相同的事物归纳在一起,于是产生了阴阳八卦。即乾坤坎离兑震巽艮八经卦,即经典的八卦之意,其卦象和歌诀如下:
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天地山川之变化,把万事万物归纳在这八种情境之中,所以八卦主象为:
乾为天,坎为水,艮为山,震为雷,
巽为风,离为火,坤为地,兑为泽。
这八种情况是有先后顺序的,后人为了便于记忆,为先天八卦编了次序歌,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网络图片先天八卦也表示地上的方位,歌诀是:
乾三连西北开天;坤六断西南八地;兑上缺西方双泽;巽下断东南无风;艮覆碗东北齐山;震仰孟东方四雷;离中虚南方真火;坎中满北方六水。
八经卦中上爻代表天,下爻代表地,人生天地间,所以中间一爻代表人,每卦都蕴含天地人三才之道。
网络图片伏羲画八卦是用图像的方式来记事,如同前人结绳记事一般,便于记忆。毕竟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记忆力总在逐渐减退,过去的事慢慢的记不住了。何况那时候又没有文字,也没有通讯工具,画图说事总是要先进一些,便于沟通交流。
历史的车轮总的来说是滚滚向前的,虽然有时候“前”被“钱”替代了,但前进的成分还是更多一些。
社会进步了,物质更丰富了,人也更为复杂了,少不了些尔虞我诈,我不害人,但却少不了有人想害我。出门不安全了,未来是好是坏也难以预料了。像周文王姬昌仁德天下,却也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虽然通过三枚铜钱算出自己七年之后才能回归西岐,但这七年困在牢里,也无事可做,做点学问打发时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既能增长学问,也打发无聊,何乐而不为呢?
周文王发现八经卦不够用了,于是把八经卦两两组合,三爻一卦变成了六爻一卦,八卦也演绎成了六十四卦,能说清更多的事情,还能把握很多事情发展的趋势。把事情的情形摸透了,依着历史车轮的轨迹,大概也能知道事情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就有了预测未来的功能。这也是很多人喜欢读历史的原因。
感谢玉婵居士提供的照片六十四卦从天地之道到人出生后的各种阶段及遇到的各种情况该如何处理都作了相应的说明,是人生最全的一部大百科全书。无一不有,只在个人如何参悟了。
中国的大圣人孔子老先生从五十岁开始研究易经八卦,担心后人难以明白其奥义,专门作了说明。但古圣先贤言辞精炼,说得多了反而局限了其意义,加上相隔几千年的语言意义又有变化,所以后世又有多家不同的理解和释义。用南怀瑾南老师的话说,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可能都是正确的。正像道德经开篇所言“道可道非常道”一样的道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一说,就局限了其本意,或曲解了其原意。
但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还是需要读一读的,在没有导航的人生路上,《易经》是一部需要仔细领悟的导航。它没有语音提示,但却有地图,这地图就是八卦,卦辞、爻辞就是说明书。这八卦远比我们日常无聊时的“八卦”更有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