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周易的发祥地羑里城,传说中问

欢迎来到乐途侣行,一起分享自驾路上的美景与人文历史。羑里城,位于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城北近郊,是年多前殷商纣王关押周文王姬昌7年的地方,也是有史可据、有址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此处也是“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历史典故发祥地,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周易爱好者慕名而至,这里也成为了传说中问卜算卦最灵验的地方。据《史记》记载,商代末期,国君纣荒淫残暴,上下怨恨。而西部的诸侯国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这引起了殷纣王的疑虑,就莫须有的把周文王囚禁在羑里这个地方,整整囚禁了七年。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长岁月里,忍辱负重,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演为16卦、爻,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用了七年的时间,著成《周易》一书,后被列为五经之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后人为纪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遗址上建起文王庙,具体始建年代已失,元、明、清时期均有重修。现在的文王庙建在羑里城遗址之上,景区分前、后两个部分。前景区有周文王演易处、大殿、洗心亭、玩占亭、御碑亭、易碑亭、演易台等;后景区有伏羲祠、羑里井、吐儿冢。景区大门是四根红柱三门式牌坊结构,正中有太极阴阳图镶嵌,放眼望去,顿觉气势巍峨。矗立在一个圆形九级台基之上的周文王塑像,左手臂托周易竹简,目光深邃,凝视远方,从容淡定。中轴线上,走过”演易坊“的石质三联牌坊后,拾阶而上,就是周文王演易处了,大殿正中为文王锻铜塑像,相貌魁奇,神态肃穆;四周壁画有姜太公钓鱼、文王传说等。大殿旁还有龟驮石碑一处,碑文为”周文王羑里城“,为大明成化年间立。院内西侧便是演易台,相传这里是西伯姬昌被囚完成旷世之作《周易》之所。”御碑亭“中所立石碑是清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途径羑里时所做的诗碑。诗文对周文王拘羑里著《周易》和其做人的高尚品德,予以高度评价。羑里井,相传是周文王被拘时的汲水之井,井水清冽而甘甜,因为庙宇荒芜而干枯,重修羑里城后,古井又重涌甘露,真是奇迹。吐儿冢,相传商纣王怕周文王造反,故而试验他是不是传说的那么强大,便将其长子杀了,肉包成包子,给文王吃,周文王已经算出,但怕暴露,只能忍着悲痛,强食子肉,待无人时又吐出来,形成土堆叫“吐儿冢”,后人谐音成“兔儿冢”,故当地人不吃兔子,以为悼念。整个景区面积不是很大,但这里是《周易》发祥地,《周易》当然不是一本占卜解卦的书籍,它是周文王以占筮的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记载了先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朴素辩证法观点的一本古人哲学书籍。唐朝宰相虞世南曾说:“不读易可为将相。”说白了,就是不学《易经》的话,就不能当将相;药王孙思邈称“不知《周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易学阐述的阴阳变化之理,中医研究人体阴阳消长的机制,两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共通之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称:“《周易》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在其自传中,黑格尔还承认他创造的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得自《周易》的启发。可见《周易》不只是五经之首,还是后世各种学术的理论源头,如中国的人文、术数、哲学等都可以说是深受《周易》的影响。笔者认为,《周易》不但在人文、术数、哲学等方面,指导各种学术;甚至能够根据天文地理制定历法,指导农耕。这样在多方面都能答疑解惑的一本书,理所当然被老百姓传为未卜先知的玄学了,而《周易》的发祥地羑里也就是问卜算卦最灵验的地方了。喜欢山水自驾,喜欢历史文化,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718.html